今年5月,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燕鸽村荣获“全国文明村镇”称号。这份荣誉的取得,源于燕鸽村将文明的种子深深播撒在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。
近年来,燕鸽村“两委”以党建引领、文化铸魂、群众参与为主线,构建“道德引领+文化赋能+活动聚力+机制保障”模式,让文明新风在乡村建设中焕发生机。
燕鸽村有棵百年古柳,村里便创新打造“古柳夜话”文化品牌,通过改造文化广场,将其拓展为党建与理论宣讲双阵地。成立的宣讲团以传统节日、农时季节为节点,采用“田间课堂”“树荫讲座”“柳下议事会”等鲜活形式,把惠民政策解读、种植技术培训融入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场景。在不远处的村史馆里,陈列的老照片、老农具、老家谱不仅为大家保留乡土记忆,更全面展现了村庄人文溯源和发展情况。
在燕鸽村,积分银行是最热闹的“加油站”,每到兑换日,村民便攥着积分来到超市,“垃圾扔对了就能换积分”“孩子结婚少办两桌酒席也能换。”村民们愉快地说道。
燕鸽村还广泛征求村民意见,通过“四议两公开”程序制定彩礼、礼金、宴请等倡导性标准,并成立红白理事会,形成红白事备案登记、现场核查的管理流程。村里的活动阵地也时刻传递着文明新风。舞台上村民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小品引发共鸣,舞台下大爷大妈跟着快板唱“高价彩礼是枷锁”,村规民约宣传彩页在人群里传来传去。村民马师傅嫁女儿,不仅给小家庭买了辆轿车,酒席也象征性地只办了几桌,“好日子是过出来的,不是攀比出来的。”马师傅说。
燕鸽村“七夕”文化活动。图片来源:银川市兴庆区委宣传部
春节时写春联挂灯笼,热闹的年味儿弥漫全村;元宵节举办猜灯谜活动,大人小孩争相抢答欢笑不断;“七夕”节日为金婚老人拍摄纪念照,听他们讲述温馨故事;中秋节举办赏月茶话会,村民一起品尝亲手制作的美食……这些裹着烟火气的活动,把孝老、睦邻的道理糅进互动里,让村民在参与中提升了精神境界。
此外,燕鸽村还数十年如一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,岑玉梅、周希福勇救落水少年,获评“燕鸽好人”,传递互助美德;邢金山分享“最美家庭”的家风故事,用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日常细节,让村民看到和睦家庭的经营之道;“好媳妇”潘红燕以孝老爱亲的事迹,带动全村形成互学互促的文明风尚。“在燕鸽村,精神文明建设早已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。”燕鸽村党支部书记杨立刚说道。
供稿: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明办 宁夏文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