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,是城市进步的力量源泉。近年来,河南省商丘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围绕宣传、教育、引导、服务、发动、依靠群众六个维度,积极探索创新,统筹推进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在中原大地上构筑起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地,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。
商丘古城全景图。商丘市文明办供图
铸魂于民:让文明理念浸润心田
漫步商丘的大街小巷、乡村社区,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如繁星点点,构成了一张覆盖城乡的文明宣传网络。全市10个实践中心、199个实践所、4816个实践站,宛如一个个文明驿站,每年开展理论宣讲、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1.52万余场次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,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丰富多彩;孝善大食堂里,集体饺子宴欢声笑语不断;集体婚礼简约温馨,新人在亲友的祝福中许下爱的承诺;“抵制高价彩礼”宣讲活动更是说到了群众的心坎里,让文明新风悄然融入日常生活。
新人们参加集体婚礼,迎接幸福曙光。商丘市文明办供图
商丘的好人故事如春风化雨,温暖着整座城市。从连续举办八届的“商丘好人”文化周,到“商丘好人联乡入村”行动,2万余人的“商丘好人”信息库中,有诚实守信的小店老板、扎根基层的“小巷总理”,也有勇救落水者的青年志愿者。全国道德模范李学生的感人事迹,通过巡回展、话剧等多种形式传遍全城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好人就在身边。线上,商丘文明网、“文明商丘”双微等五大平台组成强大的网络文明矩阵,每天上千次的阅读量让文明话题持续刷屏朋友圈;线下,街头巷尾的公益广告、电子屏上的文明标语,时刻提醒着市民遵守文明规范。
以知启行:用教育滋养文明素养
在睢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每月的道德讲堂总是座无虚席。退休教师、模范代表走上讲台,用亲身经历讲述孝老爱亲、敬业奉献的故事。3万余场道德讲堂的举办,让诚实守信、邻里和睦的美德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。“商丘好人 德润城乡”宣讲活动蓬勃开展,从全市2万余名各级各类身边好人、道德模范、“乡村光荣榜”等先进典型中精选优秀代表,组建市、县、乡三级“商丘好人”宣讲队伍,深入4829个行政村(社区),开展讲理论政策、讲好人故事、讲文明新风、讲移风易俗的“四讲”活动。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深化了公民道德建设,提升了城乡文明程度,更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。
青少年儿童走进应天书院开展研学活动。商丘市文明办供图
商丘古城、应天书院等历史遗迹,成为了传承文明的生动教材。在应天书院的“文化寻根”研学活动中,孩子们身着汉服诵读经典,家长们跟着学习礼仪,在触摸历史的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自信。
“商丘话文明”系列短视频成为市民的每日一课。150多条短视频,从文明养宠的趣味歌曲到文明出行的科普视频,让群众在娱乐中增强文明意识。此外,商丘在线上开展的文明知识竞赛吸引了数万人参与,有人为了答对题目查阅资料,有人全家组队PK,在互动中,文明行为从知道变成做到。
方向引领:为文明建设指明路径
商丘市深入开展“三进四送”文明实践活动,创新推出“孝善饺子百村行”项目。商丘市文明办联合志愿服务队和爱心企业,采取活动地点不重复的方式,通过“饺子宴+便民服务”的特色模式,累计走乡入村开展活动200余场次,覆盖全市10个县(市、区)36个乡镇,受益群众近六万人次,此举既温暖了农村老年群体,又助力了基层治理。
在民权县,乡村的大喇叭每天准时响起,农户们听着广播里的农业补贴政策,美滋滋地盘算着增收的账目;在电视上,专家解读乡村振兴、民生保障等政策,让群众清楚好日子是怎么来的。“商仁商谈”等10余个基层理论宣讲品牌,6000余场理论宣讲,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成了通俗易懂的家常话。
“孝善饺子百村行”文明实践活动现场,老人们愉快地品尝美食。商丘市文明办供图
精准服务:守护群众精神家园
社区里,老年戏迷每周相聚豫剧票友会,跟着专业老师演唱《穆桂英挂帅》;暑假期间的商丘博物馆,100多场历史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文物中触摸家乡的记忆。针对困难人群,“温暖相伴”志愿服务队定期上门,为老人打扫房间、陪孩子做手工,填补了亲情的空缺。
街头巷尾,志愿者的“红马甲”成为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。他们清理垃圾、劝导文明行为,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;“你我携手・文明同行”服务走基层活动将文艺演出、免费义诊、公益理发、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,真正让文明融入生活,让幸福触手可及。
文化产业也在悄然升温。商丘古城的文创产品成为“网红伴手礼”;话剧《生命状》、豫剧《退彩礼》等文艺精品,用本土故事打动人心;3.7万场公益电影放映,让光影盛宴走进千家万户。
志愿者给老人佩戴防走失手环。商丘市文明办供图
共建共享:幸福生活共同创造
商丘古城的保护性开发,凝聚着群众的智慧。居民们在座谈会上建议的“传统民俗体验区”“古城夜游路线”如今都已成为现实,游客既能漫步明清古街,又能观看《商颂·古城寻梦》实景演出,感受千年商文化的魅力。乡村里,村民自筹资金建设文化广场,搬来自家桌椅布置图书角;城市中,机关干部、企业职工周末走上街头打扫卫生、劝导文明出行,每个人都在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。
成果共享的喜悦写在群众脸上:49个老旧小区改造让“老破小”变身“美家园”,53所新建学校扩充了1.5万个学位,14家三级医院让看病更加方便。新建的公园、体育馆免费开放,傍晚的广场上,广场舞、太极拳、亲子游戏交织成一幅幸福的生活图景。
居民们在改造后小区广场载歌载舞。商丘市文明办供图
从街头巷尾的文明实践到家家户户的美德传承,从“商丘好人”的榜样力量到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,商丘市正用温暖与活力书写着新时代的文明篇章。
供稿:河南省文明办 商丘市文明办